Wednesday, January 19

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
三峽大壩
2009年9月的三峽大壩
官方名稱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上游匯入長江
水庫三峽水庫
位置 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
維護管理機構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長度2,335米(7,661英尺)
高度101米(331英尺)
寬度(壩底)115米(377英尺)
開始建設1994年12月14日
建設花費估計1800億元
水庫信息
庫容393億立方米
水庫面積1,084平方千米
地理數據

三峽大壩在長江的位置
Threegorges zh hans.png
坐標 30°49′48″N 111°0′36″E

位於中國的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位於世界的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 分佈在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乾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 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世界上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在長江三峽建造大壩的設想最早可追溯至中華民國的開創者孫中山先生,他在《建國方略》(1919年發表)一書中《實業計畫》認為長江「自宜昌以上,入峽行」的這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第二計劃第四部庚)。按此設想,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並邀請該局總工程師、世界知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來華考察。 薩凡奇在三度實地考察三峽地區後,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並安排開展前期工作,但後因中國內戰,此事無果而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長江上游頻發洪水,屢屢威脅武漢等長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峽工程被重提。 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時曾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游泳》)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 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持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但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他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 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 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但不久後就因為施工質量實在不合格而停工。 在多次修改設計和施工方案後,於1974年復工,1981年實現長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 電站為無調節能力的徑流式水電站,共安裝19台12.5萬千瓦和2台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發電廠。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重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 1984年國務院批准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但是在1985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以周培源、李銳等為首的許多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 於是,從1986年到1988年,國務院又召集張光斗、陸佑楣等412位專業人士,分十四個專題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重新論證,結論認為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 不過這之後爭論非但沒有平息,各方反對的聲浪更大。 1989年,表明反對建設意見的書《長江,長江,三峽工程爭論》出版,但是同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民主運動被鎮壓,本書的作者戴晴也被逮捕,該書被禁。 這之後,反對派的意見被徹底壓制。 李鵬等國務院領導將工程議案提交給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繼1955年三門峽水電站之後第二件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工程建設議案。 1992年4月3日該議案獲得通過,標誌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
工程基本情況
三峽大壩模型

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 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震烈度小。 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壇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 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 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 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壩下游的水位約66米,壩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通航船閘上下游設計最大落差113米。 工程主體建築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794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 其中金屬結構安裝佔25.65萬噸,鋼筋製作安裝46.30萬噸。 水庫全長600餘千米,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從左至右(面向下游)依次為永久船閘、升船機、洩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洩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地下電站等。 大壩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船閘,建於壇子嶺背對長江的一側,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機組設備主要由德國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 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製造企業。 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製度,以確保工程質量。 為了實現競爭,還把主要建設項目拆成單項進行招標。 三峽工程的業主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設計單位和主要監理單位都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主要施工單位有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部隊)、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聯營體)等,這些企業曾經承擔了包括葛洲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引灤入津工程在內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 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 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及電費附加費。 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人民每使用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 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直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 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 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 此外,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

防洪抗洪能力
參見:三峽大壩防洪能力誤讀事件
依照設計標準,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在此情況下,工程主體不會受到影響,更不會出現潰壩,但其它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 而大壩的“校核標準”是在此基礎上再加強10%。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洪水,則大壩的各項運行指標都不會受到影響。 而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還可以保護下游河段的安全。 因此可以說,三峽大壩的建成,使得下游荊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從“十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
三峽水庫的洩洪閘最大洩洪流量可達每秒10.25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洩洪能力最大的洩洪閘。 其洪水調節能力強大,可以消減洪峰流量高達2.7至3.3萬立方米每秒。 該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受其保護的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其人口大約為1500萬,土地約為2300萬畝。 通過調節洪水到達前所調節的實際壩前水位以及洩洪流量,至少可實現不同的防洪目標,甚至可以抵抗千年一遇的洪水。 然而由於長江下游有多條支流匯入,因此長江下游地區的防洪任務,並不能僅僅依靠三峽工程的防洪調節能力。
由於語境的不同,對於千年一遇、萬年一遇等不同說法,實際上通常分別指的是壩體設計標準和防洪調節情況。 在不同的調節情況下,經常會有防洪能力完全不同的新聞出現。 公眾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可能產生誤讀,以為工程質量有問題,實際上並非如此。

動工直到建成
興建中的三期工程

在全國人大通過興建議案後,1993年國務院設立了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兼任委員會主任。 此後,工程項目法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實行國家計劃單列,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直接管理。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正在進行第三期,預計到2009年可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 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 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洩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 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 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洩洪壩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洩沙通道。 預計整個工程將在2009年全部完工。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 最新預計將於2008年年底之前全部完工。 截至2008年10月29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量達到2700多億度,已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按每度電0.3元人民幣計,已經收回成本810億元。 26台機組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億度,由此每年可減少煤耗4000-5000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1萬噸和大量工業廢水,並收回成本250億元。
三峽大壩建成前後長江三鬥坪段水域變化圖
建設過程中的負面事件
三峽工程施工場面
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表面發現了80多條裂縫,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質量的紛紛議論。 但據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解釋,這些裂縫的確存在,但極為細微,最寬不超過0.2毫米,對大壩安全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這些裂縫的產生均為技術問題,絕非質量問題,世界上其他一切水電站也都存在這種裂縫。
2004年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曾表示三峽工程不會倒,但因施工技術、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不如外國,導致施工質量不好。
2005年1月,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佈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項目名單,其中包括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地下電站。 三峽總公司一開始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互不讓步,形成頂牛之勢。 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停工,繳納罰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重新開工。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導其中存在部分貪污腐敗現象。 到2004年末,查處的貪污資金已有4000多萬,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公佈了三峽工程審計結果,因結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夠嚴格增加建設成本4.88億元。

三峽電廠組織結構
三峽電站水輪機轉輪
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 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洩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水輪機額定出力710MW,轉輪直徑10m。 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台機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千瓦。 而三峽右岸電站全部12台機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40萬千瓦。 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台機組(右岸15號)安裝後,達到了1851萬千瓦。
顯示▼左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
顯示▼右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

三峽工程的影響、爭議和對策

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 早期的不同意見多偏重於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
到了19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更加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

政治爭議
三峽工程的支持者們相信該工程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能拉動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 而反對者們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是政府領導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現。
1992年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三峽工程建設議案的舉動,便被廣泛質疑是李鵬等領導人刻意要把三峽工程辦成「鐵案」。 當時有人認為人大代表多非專業人士,由他們來決定工程的命運並不合適。 而即使在審議過程中,人大代表們也普遍反映國務院提交議案中的可行與不可行理由嚴重不對稱,甚至還抱怨官方用種種手段干擾和影響人大代表的決策。 1992年4月7日該議案終於進入表決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參與表決,結果是讚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 表決雖然獲得通過,但贊成票只佔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左右(67%),是迄今為止中國全國人大所通過的得票率最低的議案。
在國防安全方面,有人擔心一旦中國捲入戰爭或者遭受恐怖主義襲擊時,三峽大壩將成為受襲的目標。 不過樂觀者認為,轟炸這種關係數億人民生命的民用目標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在現代戰爭中當不會出現,而三峽大壩極其龐大,一般恐怖組織所使用的手段都難以對大壩造成整體性損毀,即使是炸較薄弱的船閘,由於有五級船閘,而且建於與大壩並不相連的壇子嶺,因此也不會引起潰壩。

預期效益和實際情況
三峽永久船閘
三峽工程主要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三大效益。 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歷史上,長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 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 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重慶市原萬縣所轄區、涪陵所轄區,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 三峽的上網電價按照各受電省份的電廠平均上網電價確定,在扣除相應的電網輸電費用後,約為0.25元。 由於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因此利潤非常高。 由於長江屬於季節性變化較大的河流,儘管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大於伊泰普水電站,但其發電量卻少於後者。
在三峽建設的早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 但現在看來,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那時中國總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產生多大影響。 而且自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運行的頭兩年裡,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供小於求。
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湍急,唐代詩人李白曾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的千古名句。 但同時,船隻向上游航行的難度也非常大,並且宜昌至重慶之間僅可通行三千噸級的船舶,所以三峽的水運一直以單向為主。 到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萬噸輪可從上海通達重慶。 而且通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 不過由於永久船閘分為五級,因此通行速度較為緩慢,理論上過閘要2小時40分鐘,在目前實際運行中,往往需要4個小時以上才能通過。

移民問題
三峽庫區內一處175米線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占到了45%。 當三峽蓄水完成後,淹沒了興山縣等129座城鎮,其中包括大型城市萬州、中等城市涪陵和十多座小城市,預計移民數量將大大超過工程初期計劃的數量,涉及移民超過120萬人,涉及湖北、重慶的20個縣、區(市),安置地遍及全國10餘個省(直轄市),歷時長達20餘年,為世界之最。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由於生態環境問題(包括三峽水庫蓄水後引起的大量滑坡和岩崩),三峽大壩附近地區還將有400萬居民在未來(2007年起)10-15年移居別處。

新重慶地區的貧困問題
作為三峽庫區於1997年和併入重慶的15個區縣因移民造成嚴重失業,貧困問題嚴重,而由於這些城市併入相對發達的重慶,更造成重慶市城鄉極為懸殊的經濟差距(2009年達到了500%)。 屬於三峽庫區的萬州當地城鎮失業率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生活。 三峽庫區的涪陵及其以下8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率8.95%,人均GDP是重慶主城9區的20%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0%。 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至今沒有到位,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

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
三峽大壩
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鑑,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 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 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並危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 不過樂觀者認為,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來得大,因此三峽水電站可以採用“蓄清排渾”的方法來應對,即在汛期時加大排水量使渾水出庫,在枯水季節大量蓄積清水,便可以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這種方式與目前水電站的一般運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過於擔心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 他們認為在三峽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將發生輕度淤積,但主要是填充死庫容,影響不大,隨著水庫運行時間的增長,排沙比例會逐漸提高,在80至100年後,將基本達到平衡,不再出現新的淤積,舊有淤積也可以通過由臨時船閘改建的洩沙通道和加強疏浚等方法清理。 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上游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
但是工程的反對者如黃萬里等認為,長江上游河流所攜帶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排出,會造成堵塞,並向上游延伸,進而影響重慶。 此後在2002年10月,國務院批准由三峽總公司承建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減緩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速度,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們對三峽泥沙問題的擔憂。
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 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因此擔憂重慶可能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 不過三峽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對此解釋,論證報告中計算的是滿蓄水後的情況,而現在的庫尾水位其實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壩水位目前存在著巨大落差並不令人意外。
三峽大壩可行性論證中關於水庫水力坡度的論證被認為存在錯誤,因此會造成更多淹沒地區和移民數量。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爭議
三峽庫區的地理位置(三峽水電站在圖中左側,葛洲壩在右側)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 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 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泄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 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蓄水後,庫灣及支流回水區多次出現水華現象,主要是由於回水區水流減緩,嚴重的只有1.2厘米/秒,幾乎不再流動,引起擴散能力減弱,使庫周圍近岸水域及庫灣水體納污能力下降。 重慶三峽庫區污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污染水平。
三峽水庫庫容極大,因此必然會增加庫區地震的頻率。 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認為,當時論證壩址時,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就是地質條件,三鬥坪附近的岩體比較完整,斷裂少,歷史上也極少發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發生破壞劇烈的強震。 三鬥坪的上游地區,地質條件主要是碳酸鹽岩,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大,但烈度估計最高也不會超過6級,而三峽的主要建築物都是按照防7級地震烈度來設計的。 由於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因此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這將是三峽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質災害。 而工程的反對者們則質疑論證過程只考慮了地質的靜態狀況,沒有考慮蓄水後可能帶來的地質條件質變。蓄水後,庫區微震已經明顯增多。 
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運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衝擊。 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 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佈,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 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 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形成的,極其複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明細程度。
三峽大壩蓄水容量(庫容)為100億立方米以上,由於壩底壓力巨大,滲流要比蓄水前高很多,不僅影響地下水水位,還會對周圍地質條件產生影響。 根據統計資料,庫容小於0.1億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其發震概率小於萬分之一;0.1億至1.0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發震概率小於千分之一;1.0億至10億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發震概率大於百分之一;大於1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發震概率則大於十分之一。
三峽工程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 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組的報告曾論證大壩建成後庫區氣候會趨於“冬暖夏涼”,才可能在庫區大規模發展柑桔園,才“可以在當地安置農村移民” 。 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生態與環境組Ⅱ組組長方子云說:三峽水庫形成後,“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左右。”在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慶市遭受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和高溫,重慶市綦江出現了歷史最高氣溫44.5度攝氏度。 但在2007年夏天,四川盆地遭受了自1998年洪水以來最大的降雨,證明了三峽大壩並不直接導致旱災。

地質災害問題
重慶市巫山縣巫峽北岸任家坡山體坍塌,長江重慶航道局巫山航道管理處在設置警示浮標,攝於2008年11月25日
由於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規模的開山破土,使本來就脆弱的三峽生態環境,更雪上加霜。 造成庫區周圍的建築裂縫,山體滑坡加劇。 由於三峽工程而新建的新縣城比如湖北的黃土坡和奉節的寶塔坪都由於嚴重滑坡,使新縣城不得不轉移陣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另外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震多發,據統計,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14次,最大震級2.9級,其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 水庫誘發的地震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區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 而為了治理這些災害,截止2010年3月中國已經花費了120億元人民幣。 重慶山下庫區近一半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嚴重。 三峽庫區重慶境內有超過一萬處隱患點。 截至2010年已發生地質災害(險情)252處。 截止2010年5月,自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新生突發地質災害增多。 庫區共發生形變或地質災害災(險)情132起,塌岸97段長約3.3公里,緊急轉移群眾近2000人。 在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範圍外已發生新生突發性災(險)情30多處。

對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蹟的影響
蓄水後的瞿塘峽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蹟眾多。 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 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 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遊”,使得人們普遍認為蓄水後的三峽景緻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來,三峽的旅遊業便一落千丈。
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 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 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梁,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 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
張桓侯祠位於重慶雲陽縣縣城的對岸,依山傍水,是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巨大祠廟建築群,古建、碑刻等頗多。 廟前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從長江上抬眼望去,極其宏偉。 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門按照“整舊如舊”原則對張桓侯祠實施了整體搬遷,新址在新雲陽縣城的對岸,東距原址32千米。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中國唯一一座穿斗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築,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寨後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 由於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後將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 但是由於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軟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造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
丁房闕—無銘闕均為位於重慶忠縣境內的漢代石闕。 丁房闕為雙闕,坐落在忠縣縣城,是罕見的廟前闕。 無銘闕位於忠縣縣城外的古驛道旁,原為雙闕,今僅存右闕。 現在這兩組漢闕現在都已搬到了地勢較高的忠縣白公祠內。
此外,地方政府還對千年古鎮大昌鎮和屈原祠等實行了整體搬遷,對原本的三面臨水的白帝城實施原址保護,使之成為一座江中島,而夔州古城(奉節縣城)等無法搬遷保護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

重要日期(大事記)

這是一個動態的未完成列表,內容可能會隨時增加,所以它可能永遠也不會補充完整,但歡迎您隨時修改並列明來源。
雙線五級船閘、升船機和西陵長江大橋
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以67%的讚成票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誌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
1993年8月19日,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位。
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千米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該市在1952年重慶直轄市的建制下併入了屬於三峽庫區的地級萬縣市和涪陵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85%的移民人數。
1997年6月24日,左岸電廠14台機組開標。
1997年10月6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準備已完成。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1998年5月1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2000年7月17日,重慶雲陽縣150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10月21日,洩洪壩段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4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2003年5月5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蘇常州。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2003年6月10日,水庫蓄水至壩前水位135米,具備發電條件。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2003年7月10日,左岸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台發電的機組,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2003年10月15日,右岸電廠12台機組開標。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2003年12月2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廣東惠州。
2003年12月29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2005年1月18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 至此,三峽水電站2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2009年8月29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同意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通過。 此為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
2009年9月15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年9月15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計劃首次蓄至175米最終水位。此後,工程防洪、發電、補水、航運等綜合效應將全面發揮。
2010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水庫試驗性蓄水首次達到175米最終水位。


(來源:維基百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